详情
三分公司赵晨康,获评湖南省劳动模范
浏览量:
4月29日上午,2025年湖南省庆祝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。三分公司项目经理赵晨康荣获“湖南省劳动模范”称号,并现场接受表彰。
在钢筋水泥铸就的时代经纬里,85后湖北儿郎赵晨康用十三载春秋丈量大地,将青春淬炼成浇筑时代的铁骨。从宁夏戈壁到三湘热土,他的足迹里沉淀着比混凝土更坚实的匠心。
现在,让我们一起走进赵晨康的“匠心之路”,解读独属于他的荣耀注脚。
位于长沙望城区的车用锂电池扩产项目,是湖南省全面落实“三高四新”战略定位下应运而生的省属重点项目,也是中国五矿在湘重点投资项目。项目经理是85后赵晨康,他头戴一顶斑驳的安全帽,黑框眼镜后的双眼虽然不大,却透着专注与沉稳。他的脸庞被晒得有些黝黑,眼角刻着几道细纹,那是常年奔波工地、风吹日晒的痕迹。
赵晨康于2012年大学毕业进入公司,从一名施工员起步,扎根项目一线13年,成长为明星项目经理,他用实干笃行书写工程人的筑梦篇章,不断淬炼出匠心的璀璨光芒。
争创一流,矢志不渝
“爱岗敬业是本分,争创一流才是追求。身为工程人,不仅要把项目干成,更要把项目干好。”
2020年,初任车用锂电池扩产项目经理的赵晨康正面对着一场硬仗——团队组建、施工进度、人员进场和材料组织……前期筹备工作千头万绪,创“鲁班奖”的目标更是让他压力备增。筹备会上,他握着烫金的创优方案,指尖在“鲁班奖”三个字上反复摩挲。
“2021年春节的工地比春晚还热闹。”钢筋工老李至今记得,赵晨康穿着沾满混凝土的工装,带着500多名建设者在零下5度的寒夜里抢工。探照灯下,他带着技术员、测量员扛着测量仪在即将浇筑的楼板上来回巡查,确?;炷燎慷却锉?。17天后,当27000平方米的一号厂房楼板顺利完成,其他单体进度达成率均超过100%时,他的嗓子已经嘶哑得说不出话。
正是这种与时间竞速却不降标准的坚守,创造同类项目工期缩短25%的“骄人速度”。从项目场平、强夯、桩基工程到主体封顶,历时不到5个月,整体累计产值突破2.2亿元——这是他交出的“早投产就是抢市场”的优异答卷。
在冲刺“鲁班奖”的关键阶段,施工员谢云超发现暖通风管的固定支架距离为15米,比项目设计要求的距离宽了5米。正当大家犹豫是否要返工时,赵晨康果断提出必须拆卸重装:“创优不是绣花枕头,每一处都要较真。”他带着团队连夜整改,增加固定支架,确保安装准确性。
为确保标准执行不走样,赵晨康每天坚守现场,反复观察、测量、收集各类数据,并定期组织团队复盘。工人、质检员、施工员自检,合格后再报监理单位,几批检查下来,任何质量缺陷都无处遁形。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,为项目获得“鲁班奖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守正创新,技术突围
走进车用锂电池扩产项目的厂房,43.1万米管线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??伤芟氲?,这些如同交响乐谱般整齐排列的管道,曾让赵晨康在图纸前熬过好几个日夜。
“当时各专业管道的施工队伍就像挤地铁,谁都不肯让。”技术员赵朋回忆道。赵晨康组织团队反复探讨,广泛查找资料,最终决定用BIM技术造个“数字孪生”。方案敲定后,赵晨康立马组建团队,在两级公司的指导下,建立三分公司首个BIM工作站,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。他带领团队用时1个月,把20多种复杂管线的三维模型拆解成452个施工节点,并将施工所需的设备模型添加到族参数,便于后期设备连接管及配件的统计及预制加工,成功为建设单位精准定制设备族375个。此外,还将各类三维模型成果融入交底视频、VR中,如此一来,作业工人就能“穿越”到未来工地,亲眼看见每根管道的命运轨迹,各班组间的协作效率大大提升。
“我也会和自己较劲,总是想着,工序能不能再精简一点,这是一个既有趣又极具挑战的过程。”攻克一个难题、开发一项新工艺、改进一个施工装置,这些都会让赵晨康打心底里感到自豪。
从技术员到技术主管、技术负责人、项目经理,赵晨康始终坚信:“技术是立身之本,创新才是发展之道”。2020年,他牵头创建“赵晨康劳模创新工作室”,依托该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,截至目前,输出创新技术成果68项,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、国家发明专利2项、国家级QC成果6项、省部级QC成果5项、省部级工法11项。2023年,工作室获“湖南省直单位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”授牌。
赵晨康深知“育新容易,用新难”,他带头在现场推广应用新技术、新工艺,运用智慧建造等平台强化对项目的管控,积极推动《一种多级智能安装顶升平台》等创新成果转化实施,在大幅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的同时,增加创效近百万元。据统计,赵晨康所在项目的自主创新成果实践转化率超90%,真正做到了务求实效。
人才培育,薪火相传
回首刚入职时,赵晨康踏入宁夏戈壁滩,风沙肆虐的工地上,师傅手把手教他放线、验筋、看图纸,多次殷切叮嘱道:“技术要精,更要传下去。”这句话,赵晨康默默记在了心里。
六年后,他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,在项目部收了第一个徒弟,他带着徒弟泡在现场,从钢筋绑扎的间距控制到施工方案的措辞修改,手把手地教,事无巨细。
赵晨康的“传帮带”远不止于师徒一对一。他深知,一个人的能力再强,也比不上一支优秀的团队。当上项目经理后,他在项目上实行跨岗轮训,培养复合型人才;为青年定制成长计划,精准赋能……
2020年至今,他带领的团队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:12人考取一级建造师,9人晋升高级工程师,3人成为BIM工程师,项目成为湘江新区在建项目中在岗一建、高工履职占比最高的标杆工程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从这里走出了5名项目经理、20余名项目班子成员。
荣誉加身,初心如磐。十三年来,赵晨康用脚步丈量责任,以匠心浇筑梦想,而今,他依然奔走在一线,身后是一串串坚实的足迹,前方是永不熄灭的奋斗之光。
(三分公司 王菊芳)
相关新闻